類別(產品/項目/參數) |
|
| 依據的標準(方法) | 限制范圍 |
序號 | 名稱 | 名稱 | 編號(含年號) |
生物 | 100 | 浮游植物-生物量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1 | 浮游植物-種類數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2 | 浮游植物-計數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3 | 浮游植物-生物密度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4 | 浮游植物-優勢種數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5 | 浮游動物-生物量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6 | 浮游動物-種類數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7 | 浮游動物-計數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8 | 浮游動物-生物密度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09 | 浮游動物-優勢種數 | 顯微鏡定型分類定量計數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 | 110 | 著生生物-生物量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4著生生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質微型生物群落監測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硅藻計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2 |
|
111 | 著生生物-種類數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4著生生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質微型生物群落監測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硅藻計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2 |
|
112 | 著生生物-計數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4著生生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質微型生物群落監測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硅藻計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2 |
|
113 | 著生生物-生物密度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4著生生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質微型生物群落監測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硅藻計法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2 |
|
114 | 著生生物-優勢種數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4著生生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質微型生物群落監測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115 | 水生維管植物-生物量 | 大型水生維管束植物 | 《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》(第二版)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(1990年)9.7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5大型水生維管束植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16 | 水生維管植物-蓋度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17 | 水生維管植物-多蓋度等級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18 | 水生維管植物-絕對活力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19 | 水生維管植物-頻度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0 | 水生維管植物-蓋度指數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1 | 水生維管植物-種類數 | 大型水生維管束植物 | 《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》(第二版)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(1990年)9.7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5大型水生維管束植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生物 | 122 | 水生維管植物-鮮重 | 大型水生維管束植物 | 《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》(第二版)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(1990年)9.7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5大型水生維管束植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3 | 水生維管植物-干重 | 大型水生維管束植物 | 《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》(第二版)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(1990年)9.7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5大型水生維管束植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4 | 水生維管植物-優勢種數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5 | 水生維管植物-伴生種數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6 | 水生維管植物-外來入侵物種數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7 | 水生維管植物-珍稀物種數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8 | 底棲動物-種類數 | 定性分類定量記數稱重法 | 《水和廢水檢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3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3底棲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淡水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29 | 底棲動物-密度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3底棲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淡水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30 | 底棲動物-頻度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淡水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31 | 底棲動物-生物量 | 定性分類定量記數稱重法 | 《水和廢水檢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3 |
|
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3底棲動物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淡水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32 | 底棲動物-優勢種數 | 定性分類定量記數稱重法 | 《水和廢水檢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3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淡水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33 | 魚類-全長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魚類的生物調查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4 |
|
生物 | 134 | 魚類-體長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魚類的生物調查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4 |
|
135 | 魚類-叉長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36 | 魚類-體重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魚類的生物調查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4 |
|
137 | 魚類-空殼重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38 | 魚類-性比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39 | 魚類-存活率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40 | 魚類-性腺重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41 | 魚類-成熟系數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42 | 魚類-魚體腸管充塞度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43 | 魚類-食物組成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44 | 魚類-年齡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魚類的生物調查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4 |
|
145 | 魚類-豐滿度 | 魚類的生物調查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4 |
|
146 | 魚類-鱗片長度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魚類的生物調查 | 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國家環境保護總局(2002年)5.1.4 |
|
147 | 魚類-肥滿度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48 | 魚類-體高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49 | 魚類-頭長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0 | 魚類-吻長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1 | 魚類-眼后頭長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2 | 魚類-眼徑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3 | 魚類-眼間距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4 | 魚類-尾柄長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5 | 魚類-尾柄高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6 | 魚類-脊椎骨數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 | 157 | 魚類-鱗式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8 | 魚類-背鰭前鱗數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59 | 魚類-圍尾柄鱗數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60 | 魚類-咽齒式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61 | 魚類-鰓耙數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62 | 魚類-背鰭鰭式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63 | 魚類-臀鰭鰭式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64 | 魚類-胸鰭鰭式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65 | 魚類-腸長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66 | 魚類-腸重 |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| HJ 710.7-2014 |
|
167 | 魚類-含脂量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
168 | 魚類-腹鰭鰭式 | 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16 魚類調查 | SL 167-2014 |
|